为什么红军只称“八路军”而不是“第十八集团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央军委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命令,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路军”,又称“路”,本是作战中临时编组的战役、战术指挥层次,一般在战后即取消。但是,国民党军在十年内战中把它作为一级作战指挥层次一直保留了下来,级别相当于军或略大于军,拟替代军的指挥功能。由于国民党军派系甚多,不能同时完成军队的整编任务,加上编制方案十分杂乱,使用过程中“路军”替代军又造成了许多不便,使得大多数军的番号仍然得以保留。第八路军,由北伐战争中留守广东的粤军部队编成,李济深、陈济棠先后任总指挥,番号一直归属粤军。
1936年“两广事变”解决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撤销了第八路军。改编红军时,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把此番号给了共产党。
就在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不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抗战需要,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统一改称为“集团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
虽然“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了,但有个奇特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方面除了在对外交往和发布战时命令文书时自称第十八集团军之外,绝大多数场合仍以“八路军”自称,包括内部行文和领导讲话,莫不如此。
全国民众,甚至日军,也很少提第十八集团军这个番号,仍然称华北中共武装为“八路军”。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八路军”是中共武装得到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的最初名称。此前,中共武装被国民党当局冠以“赤匪”等称呼,没有正式名分。为了教育说服红军将士接受国民党政府改编,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前期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很扎实,“八路军”名称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前,已被中国共产党方面广泛接受。随后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更使八路军官兵珍爱这一光荣称号。
第二,八路军各师刚奔赴抗击日军的战场,就接连取得平型关战役、夜袭阳明堡机场、雁门关伏击战等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与国民党军的连战连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大振奋了海内外华人的信心,坚定了大家抗战到底的决心,“八路军”这个名称随着这些胜利名扬海内外,为百姓所熟知,并口口相传,自然就叫习惯了。这也是人民群众一直喜欢“八路军”名称的根本原因,因为它代表着胜利,代表着希望。日军则因为遭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同样对“八路军”印象深刻。在日军眼里,“八路”几乎就是共产党的代名词。
第三,中国共产党很珍惜“八路军”这个名称,与国民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战前夕,蒋介石提出要“在抗日战争中削弱共产党力量五分之二”。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尤其是八路军,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甚至公开宣称“我们的敌人并不是日本,而是八路军”,为取消八路军名称制造舆论。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用“八路军”的名称,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周恩来曾指出:“不许再叫‘八路军’,只能叫十八集团军。什么意思呢?八路军是平时的军队编制,就是说平常的时候也是有的,而十八集团军是抗战时期的军队编制,既然是战时编制,那么战后就可以取消了……蒋介石制定这一条就是他准备取消八路军的一个步骤。”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用“八路军”名称问题上与国民党进行的斗争,不只是一个番号问题之争,而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